詞條
詞條說明
觀世音菩薩(梵文:Avalokite?vara),觀世音來自于竺法護與其弟子譯于長安敦煌寺的 《正法華經》。竺法護初譯“光世音” 其弟子聶道真改為“觀世音”。 [1] 玄奘新譯為觀自在,中國每略稱為觀音。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,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,都具有較其重要的地位。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,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。佛經上說,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,他在無量國
道教與古代造像藝術道教雕像始于魏晉南北朝。這一時期的道教雕像在技術和風格上都受到佛教雕像的影響,其中一些是佛教和道教雕像。在表現形式上,道教雕像也采用圓拱龕、蓮花座、船背光、頭光等。現存較早的道教雕像可能是陜西省耀縣藥王山藏在北魏始光**年(424)的魏文朗雕像紀念碑。紀念碑周圍有一個神龕,**是**圓拱神龕,上面是瑞禽和二飛天;神龕里有一尊雕像和一尊佛像。道教雕像戴著道教冠,穿著雙領和寬袖道教長
三寶,即佛、法、僧或者覺、正、凈。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對象,根據印度哲學,時間和空間是混淆起來的,因此三世佛有縱橫之分。橫三世佛指東方藥師王佛,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,他有兩位脅侍,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;*現在佛,釋迦牟尼,主管*娑婆世界,他有兩位脅侍,“大智”文殊菩薩和“大行”普賢菩薩;西方阿彌陀佛,主管西方較樂世界,他有兩位脅侍,“大勇”大勢至菩薩和“大悲”觀世音菩薩。縱三世佛指
千手觀音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、千眼千臂觀世音等,是我國民間信仰的四大菩薩之一。千手觀音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,與阿彌陀佛、大勢至菩薩(阿彌陀佛的右脅侍)合稱為“西方三圣”。 千手觀音是大慈悲的象征,她能夠默默的保佑您度過各種難關、消除各種病痛,當您運氣旺時,能使您加輝煌,當運氣低落時,能夠消除各種障礙,化解各種災難,使您順利度過關口,達到一生幸福、平安吉祥。 [1] 千手觀音為觀音部果德之尊。“千”為無
公司名: 鄧州市朋林閣工藝品店
聯系人: 尹小輝
電 話: 15139008756
手 機: 15139008756
微 信: 15139008756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鄉嶺上
郵 編:
網 址: plggypd.b2b168.com
公司名: 鄧州市朋林閣工藝品店
聯系人: 尹小輝
手 機: 15139008756
電 話: 15139008756
地 址: 河南南陽鄧州市羅莊鄉嶺上
郵 編:
網 址: plggypd.b2b1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