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條
詞條說明
杜仲是中國特有植物種,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。杜仲也是我國傳統中藥材,資源豐富。中獸醫藥界傳統上把杜仲皮、葉作為畜禽促生長劑,促生長、增蛋、催乳和動物*增強劑應用。近些年的試驗已初步證實,杜仲皮、葉提取物、杜仲葉粉有提高畜、禽、魚健康水平和生產性能的作用;對改善高日齡雞健康、延緩產蛋力下降有一定效果,并具有改善動物肉、蛋品質的可能。從飼料行業發展和綠色養殖的要求出發,杜仲以它優越的抗菌促生長性能已經
我國農戶傳統養豬大多采用“吊架子”,即在前期大量喂青、粗飼料,精飼料投入較少。當豬長到50~60公斤以后,大量增加高能量精飼料快速催肥。這種飼養方法雖然利用了大量的青、粗飼料,但由于豬的前期正常生長所需的蛋白質和礦物元素不能滿足,因而飼喂時間太長,一般需要一年或較長的時間,飼養維持消耗太多,不僅沒有節約精飼料,反而造成精料的嚴重浪費。而少數養豬專業戶采用“一條龍”飼養方式,即從小豬到出欄一直用精料
針對肉鴨育雛方面,再強調下幾個重點。**,就是溫度。育雛期間的溫度要求一定是穩定的,不能忽高忽低。過熱會出現熱應激。熱應激的表現是,距離熱源的鴨子多,張口呼吸,遠離熱源,靠墻邊沿,擁擠在飲水器邊,鴨子羽毛濕透。嚴重的情況還有可能會脫水,導致死亡率升高。如果育雛舍的溫度過低,鴨苗會出現冷應激。冷應激的表現是:鴨苗聚集在熱源附近,或者溫度偏高的地方,界限明顯。排泄的糞便有糊肛現象。有的鴨子伸到其它鴨苗
牛蛙原產于北美洲,在六十年代初期多次引進我國,牛蛙的特殊的食性要求, 使大多養殖未能成功[1]。20世紀80年代中期,牛蛙食性馴化的技術難關得以克服, 牛蛙配合飼料問世。進入20世紀90年代,牛蛙養殖又形成了一個高潮。由于盲目養殖,到1994年,因為供大于求,該產業嚴重受挫。目前我國牛蛙養殖主要集中在粵東、閩南一帶,養殖較密集的屬粵東地區的汕頭市澄海區,并逐漸擴散到揭陽市的部分地區,年產量達10多
公司名: 鄭州美力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
聯系人: 聶世偉
電 話: 18937177856
手 機: 18937177856
微 信: 18937177856
地 址: 河南鄭州金水區金水區花園路北段59號
郵 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