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條
詞條說明
縱觀天下大小廟宇道觀,所有銅雕觀音菩薩像均是面向大門。銅雕觀音菩薩是佛教的神,慈悲為懷,戒殺生,較宜“坐西向東”,另外還有三不向:不向廁所、不向房門、不向飯桌。如門南開,則像坐北朝南;如門北開,則像坐南朝北。不要在窗前、臥室、角落、臨近廁所、柜子底層等處供奉。 需要注意的是,銅雕觀音菩薩像不要朝向不潔的地方擺放,如不能讓觀音菩薩對著衛生間;不能把銅雕觀音菩薩像和其它神像一起來供奉的,這樣是對觀音
稍有佛教知識的人都知道,佛教在創始早期并沒有佛的造像,古代佛教徒甚至認為制作銅佛像是對佛的襄讀。公元前才有銅佛像出現,我想那可能是出于后輩弟子們對先圣的紀念和崇拜。 兩千年來,銅佛像的制作朝著多樣化的風格發展,傳到哪個國家便逐步與當地民族文化相匯合。北傳佛教不少經典認為制作銅佛像是一種功德,于是信徒們熱心于修廟造像。有人為了還愿出資“重塑金身”,這才有了為銅佛像貼金的風俗。 唐代佛教逐漸趨向世俗
世界上大的司母戊銅鼎重875公斤、通高133厘米、長110厘米、寬78厘米,這么巨大的銅鼎在古代科技落后時代,聰明的古人是怎樣制作出來的? 過去,*認為,這么巨大的青銅器,只能是先分別鑄制鼎身、鼎足、鼎耳各部分,然后在合為一體。但是近經有關*分析研究,認為司母戊鼎仍然是用傳統的鑄造方法,整體鑄造出來的。鑄造前,先用陶土塑模,然后再范制,范制好后在組合成鑄型。司母戊鼎的鼎足是與整個鑄型連為一體
伏羲(生卒不詳),風姓,又寫作宓羲、庖犧、包犧、伏戲,亦稱犧皇、皇羲、太昊,史記中稱伏犧。又稱青帝,是五天帝之一,生于隴西成紀(今甘肅天水市),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。伏羲是古代傳說中*民族人文始祖,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較早的王,是中國*之一。相傳伏羲人首蛇身,與女媧兄妹相婚,生兒育女,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,發明創造了八卦,創造文字結束了“結繩記事”的歷史。他又結繩為網,用來捕鳥,并教會了
公司名: 河北中正銅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
聯系人: 邸廣**
電 話: 0312-5646196
手 機: 13722252255
微 信: 13722252255
地 址: 河北石家莊行唐縣保定市唐縣長古城工業區
郵 編: 072350
公司名: 河北中正銅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
聯系人: 邸廣**
手 機: 13722252255
電 話: 0312-5646196
地 址: 河北石家莊行唐縣保定市唐縣長古城工業區
郵 編: 0723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