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條
詞條說明
CuNi2銅合金 隨著含鋅量的增多。σb和δ均不斷,對于(α+β)黃銅,當含鋅量增加到約為45%之前,室溫強度不斷提高,若再進一步增加含鋅量,則由于合金組織現了脆性更大的r相(以Cu5Zn8化合物為基的固溶體),強度急劇降低,(α+β)黃銅的室溫塑性則始終隨含鋅量的增加而降低。所以含鋅量超過45%的銅鋅合金無實用價值,普通黃銅的用途ji為廣泛如水箱帶,供排水管,獎章,波紋管,蛇形管,冷凝管,彈殼及
alloy 825 為了用于6000F以上的環境,好選擇一種低碳的牌號,代號為鎳201(UNSN鎳-鉻-鐵合金600,在鎳基體中加入鉻增強了合金600在yang化性環境中的適應能力,對于無機酸的耐蝕性僅僅是中等的。熱加工性能,哈氏合金先后進行了三次重大改進,其如下:B系列:B→B-2(00Ni70Mo28)→B-3C系列:C→CCr16Mo16W4)→C-4(00Cr16Mo16)→CCr22Mo
YCS3 每次回火后必須冷卻到室溫,三次回火后的殘余奧氏體量應低于1%,⑹、尺寸改變淬火和回火后的尺寸改變,熱處理在1050–1140℃之間奧氏體化并以560℃回火3次,每次保溫1小時試樣尺寸80x80x80mm和100x100x25mm尺寸改變長度、寬度和厚度增大+003%~+013%ASP30的電火花加工如果鋼材在淬火及回火后需要進行EDM加工,電加工表面為再次硬化未回火的重熔層(白層),白層
C130 英國于1941年首先生產出鎳基合金Nimonic 75(Ni-20Cr-0.4Ti);為了提高蠕變強度又添加鋁,研制出Nimonic 80(Ni-20Cr-2.5Ti-1.3Al)。美國于40年代中期,蘇聯于40年代后期,中國于50年代中期也研制出鎳基合金。鎳基合金的發展包括兩個方面:合金成分的改進和生產工藝的革新。50年代初,真空熔煉jishu的發展,為煉制含高鋁和鈦的鎳基合金創造了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