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條
詞條說明
清末,由于太平天國運動,茅臺鎮的釀酒業毀于戰火。同治元年1862年,華聯輝為盡孝心,滿足祖母喝到當初茅酒的心愿,在茅臺鎮重建釀酒作坊一成裕燒坊,恢復了中斷七年的茅臺鎮釀酒生產,并且注冊了商號。 1915年,以成裕燒坊為代表的茅臺酒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,茅臺酒因此成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。1949年10月1日,成裕燒坊酒成為指定為開國慶典用酒。1953年,在原成裕燒坊基礎上與榮和以及恒興燒坊合并成立國
紅軍長征的勝利,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。除了與敵人的艱苦斗爭以及戰勝重重艱難險阻,不過在艱苦斗爭的歲月里,也發生了很多有趣故事,其中就是長征路上紅軍還與成裕燒坊酒結下了不解之緣。 1935年,紅軍長征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,第三渡在茅臺鎮。當時的情勢處于最艱難的時刻,全體指戰員很大一部分人有傷病,成裕燒坊為解紅軍之難,搬出家藏美酒為紅軍擦洗傷口,幫助紅軍渡過難關。而紅軍則是公買公賣,還寫下的關于保護民族品
成裕燒坊始建于清同治元年(1862年),創始人華聯輝。其實華氏原籍江西臨川,清康熙年間擇居遵義團溪,清同治初年為躲避戰亂由遵義遷往省城貴陽,華聯輝且讀且商創辦了“永隆裕”鹽號。 據華聯輝孫子華問渠回憶:咸豐末年,華聯輝祖母彭氏年輕時路過茅臺鎮曾喝過一種好酒,囑咐華聯輝到茅臺鎮時帶些回來。華聯輝因商場應酬較多,也需用佳酒,便于同治元年至茅臺鎮,但是茅臺鎮久經戰亂以后,酒坊盡毀,物是人非,恰逢官府正在
土陶壇子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,同時它也是對中國酒類有著極具象征意義的作用,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儲藏文化的媒介。然而現代土陶壇子用來裝酒,不僅僅是為了傳承,還有許多好處。 一、土陶壇子不透光,它避免了光對酒的反應作用,能保持酒質; 二、酒對溫度特別敏感,土陶壇子導熱慢,它可相對保持住的酒溫,使酒不易變質; 三、土陶壇子吸水率大,避免了酒的揮發; 四、土陶壇子造型多樣,古來釀酒多用土陶壇子,歷